我的二〇二二

总结

充满意外的一年


我往凉白开中撒了一些跳跳糖

开年,我两次赴雪场滑雪,都是一滑一天,滑到雪场关闭才回住处,路上用最后一点力气发个朋友圈,便开心睡去。

我的二〇二二由此展开。

很多人羡慕北方的冬天,家里有暖气,可以一边吃着手中的冰棍一边欣赏窗外的雪景。尤其是雪,从天上轻飘飘地飞下来,有种说不出的魅力。冬天的初雪最吸引人,无论风刮得再大,温度降得再低,总还是得有一场雪来告诉我——冬天到了。北方的冬天都是光秃秃的,叫人看得无趣,唯有白雪装点下的光秃秃,才有意思。雪,有个特点,带来精神世界满足的同时总还是要给现实生活添些麻烦。下雪天我没事就爱去阳台溜达,看看外面的坡道又有几辆车在“亲密接触”,有几辆车在“原地跳舞”。我喜欢下雪,除了计划出行的时候。下大雪,意味着封路,意味着我无法赶到一百二十公里外的机场,意味着我可能无法按时开学。但有需求,就有服务,有些常年往返于各地区的老司机为躲过一些收费站会研究出各种各样的路线,能避开收费站便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省去了一些过路费,第二件是遇到极端天气有路可走。我便联系了众多老司机中的其一,坐着车在乡间小路中穿梭,周围是阳光照耀下的银装素裹,好看极了。

二月底,我开启了本科最平淡的一个学期。之所以平淡是因为我准备考研,一直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着。早上八点多起床,磨磨蹭蹭八点半吃完早饭最晚九点坐到学院提供的考研自习室中,中午差不多十一点四五十去食堂吃午饭,而后返回自习室趴着眯一会,一点半最晚两点开始下午的学习,下午五点半左右去吃晚饭,然后返回自习室看看手机最晚六点半开始晚上的学习,直至十点保安大叔来赶人。日复一日,坚持了六个月。我记得很清楚,今年夏天特别热,下午顶着大太阳去自习室的路上不出十米就要开始冒汗。热到被用于发电的水资源都被蒸发好多,导致部分地区限电,部分工厂停工。与我个人最直接相关的影响就是学校的空调温度下限被抬高,晚上宿舍热水温度的上限被降低。七月底的时候,成都出现了三年以来情况最为严重的一次疫情爆发,很果断地,大部分地区采取了静默措施,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也停止使用,我的复习“阵地”便由考研自习室转为宿舍。临关闭校门的前一个小时,我拉着室友去校外的超市买了好多东西,大都是饼干面包等充饥的食品。不到半个月,疫情有所好转,生活又恢复往常。

前期的复习生活很充实,三四个月过去,除了一如既往的充实,还多了一些疲惫感,有精神上的,也有生理上的。一天到晚就坐在凳子上,我也清楚要多运动,劳逸结合。这世界上有很多“我很清楚……但是……”的例子,对我来说多运动就是其一。我尽量是多喝水,好被动的起身去厕所,便当做活动的一种方式。慢慢的,我坐在椅子上不自觉地调整坐姿的频率增加,逐渐感到腰疼,能安稳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慢慢减少,总是腰疼到不行后起身去走廊溜达,边溜达边背单词。最严重在九月份,当时坐在椅子上不久就要开始腰疼,很疼,根本坐不住,以至于国庆调休放假七天,我有六天都基本上是躺在床上度过的。复习期间我有考虑过每周抽出一些时间去运动,正赶上夏天酷暑,暑假学校又没什么人,就考虑一周去一次游泳馆,结果前前后后共去过两次,后面再想去,总因为疫情反复而取消。想来今年考研的学生,路不太好走。

我尝试往每日枯燥如凉白开的生活中撒一些跳跳糖,开始还能激起一些小气泡,但在短暂的“沸腾”过后又还是重归平静。

转折

有一个转折在九月。

大四新学期开始,学院官网发布了《202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我跟室友说:“成绩单在哪里打印?我想参与一把。”很幸运,从未想过自己能与“保研”二字挂钩。在学院公示名单的前一周,我才刚刚复习完第二轮数学和专业课内容。要说感觉,就是突然一下子轻松了,接到消息的时候,就是从椅子上挪开屁股,双手扶着腰去校园里面溜达了,溜达完吃个饭,回宿舍床上躺着。

学院公示的第二天,我先给心仪的老师发了邮件,很幸运,老师变成了导师。这个转变过程很有意思: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帮一位初中同学(他考研来我所在的学院,过了初试线)联系导师,于是乎,就开始跟一位研三的师姐交流,她问起了我的情况,建议我现在提前给老师发邮件。我寻思我才刚刚准备考研,八字没一撇,如果到时候没考上,尴尬的很,便先将此事放置一旁。后面复习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发现一个很严重地问题——起不来床。想了想索性作出一个决定,给老师发邮件,申请考研后能成为他的学生,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便好像有了个奋斗的目标,每天学习也有了动力。感谢同学!感谢师姐!感谢老师!

我全力复习了六个月,有的人问我:“那你这浪费了好多时间哦”。其实并不,这段奋斗时间浪费与否的判断,还是取决于看待这件事的立场。大学的几年时光我看到身边人都在为不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理工科思维总喜欢把看到的人事物分类,若要把这些奋斗之人按照某一类别进行划分,我想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奋斗目标是结果的人以及奋斗目标是过程的人。有人看重结果,有人享受过程,这二者并没有好坏之分。

有一个转折在十月。

一通电话打来,我被叫去学院办公室工作。新的学期也没有课程,工作日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周末休息一下,没有去外面大玩特玩,但很快乐。学生工作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闲时我同一位老师聊天,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是最难管理的。我同各位辅导员老师一起工作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内见到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有些东西是在我踏入办公室前难以想象的,经历过后才慢慢对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保研后的日子里我没有去到各地游玩,这里感兴趣走一走,那里有意思看一看,而是选择比平时上课期间作息更规律的工作,我评价这段经历很有趣、很宝贵,让我从另一种角度去看事情。“换位思考”这件事情说来容易,但真的很少能够“感同身受”,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有深刻的认识。

有一个转折在十二月。

七号,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八号,我乘飞机回家,起飞落地不再查健康码和行程码,中午十二点高速公路放开,部分社区解封,返乡大学生不必在宾馆集中隔离,我赶上了一个封控尾巴。兜兜转转了十二个小时,我从学校宿舍回到了家中。十三号,行程码宣布下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二十六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个“新冠时代”好像要结束了。

末了,我以为足不出户便可安稳度过二〇二二,奥密克戎似是觉得这个想法过于天真,便来我家串了下门。

人来人往

“人来人往”一词出自《红楼梦》,解释为: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用来形容我这一年,还是比较贴切的。这一年,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也和一些人渐渐淡漠。

备考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一位“半研友”。前半年,我备考,她实习;后半年,她备考,我工作。每天她听我吐槽英语阅读又错了几个,又被高数折磨了几个小时;每天我听她讲医院的各种人和事,如何听老师巴拉巴拉介绍,如何心惊胆战的实操。疫情严重的时候,偶尔分享一下天空,地震来的时候,彼此交流感受。那段时光就是枯燥中带点小乐趣。

工作的时候碰到的人最多,一起组织打羽毛球,玩滑板,组织领取防疫物资,收拾仓库。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快乐。最忙的时候上班值班连起来十二天,期间还熬了个大夜看了一场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 2-0 墨西哥。第二天辅导员说我有当程序员的潜质:“能熬夜。”

年末,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位同学。让我真正同“别人家的孩子”开展了对话,她总说自己什么也不会,懒。但在交流之中我还是从这位“一无所知的懒人”身上学到了许多。对社会独到的看法,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喜欢。我讲“我羡慕”,她讲“你不必”。

忧愁总要接在欢喜之后

从二〇二〇年后,三年来,我无比讨厌过年,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加厌恶。

我总觉得是不是我这一年在学校都过得太快乐了,以至于老天看不惯要在我回家之后给我来一记“闷棍”,打得我找不着北。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的经,多少带点魔幻色彩。我大吵,哭到失声,愤怒到喘不过气来,我从未如此难受过。攒了一年的眼泪,都在岁末流在了家里。

我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人在投胎以前其实是看过剧本的,只不过在出生的那一刻会全部忘记,所以人有预感并不奇怪,只是感觉冥冥之中经历过也不奇怪。可能你目前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是你一定要相信,你既然选择了这个剧本,那么肯定是因为在这个剧本中,有你心里认为值得的地方。”

我挑了这个剧本,应该会有我自己的理由吧。


后记

回家总是犯懒,此篇是我在元旦当晚创建的,但直到二十号才完成。

下午敲键盘的时候辅导员发来信息说以后不用“每日健康打卡”了。

明天就是农历大年三十,二〇二二,拜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