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湖(四)

日记

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想说的太多,那就乱说!


今天的心情有点down

按理讲,今天一早去医院摘掉背了24h做动态脑电图的仪器,跟姐姐一起吃个早饭,回到家洗个澡,洗去可能从医院带回来的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再将衣物和床单被褥通通换洗一遍,再打开电视看一集喜欢的综艺节目,应该是快乐的。

但我在24h之后重新拿回手机的那一刻,看到QQ年级群中满屏的招聘信息,再看看IDEA还在练习基本语法的代码时,心情有点down。本来说中午躺一会儿的,手机里“嘀嘀嘀”的声音吵得人心烦,便翻个身拿起手机调成了免打扰模式,再翻回身准备闭眼入眠,却怎么也睡不着。

起身愣了一会儿,代码也不想写,电视也不想开,昨天读的书也不想继续看。盯着茶几上放着的那本《倒悬的地平线》,仔细回想了一下书中出现的人物名称——卢克,霍普和乔西,便开始发呆。(光人物名称我就想了半天,还要翻开书本确认一下,更别说昨天读完的38页具体的内容,更是忘干净了)

愣了一会儿打开电脑,看看其他人的博客,闲着没事想想干脆还是写写东西吧。

“要钱呐!”

我忘记了具体是《奇葩说》哪一期的节目中,马东问蔡康永“跟令尊打电话的原因是?”

蔡康永只回答了三个字:“要钱呐!”——引得全场爆笑。

但我笑不出来。

前几天有一个同样的场景,我给父亲拨去电话。先是讲明了今后两天要去医院做脑核磁和动态脑电图,然后提出需要一些钱,再就是讲了讲近况。挂掉电话前对面的最后一句是——“一会儿我把钱给你打过去。

姐姐听完后讲了一句话,具体的文字我记不清了,但是大概的意思是——从来都不主动给父亲打电话,一打过去就是要钱。

我没敢接话茬……

其实心里挺不是滋味,我的行为确实有点冷漠了。究其原因,是我和父亲在金钱观念上有一些差异(这里讲的比较委婉,实际情况有些复杂,在互联网上不便多说),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彼此之间有过一些摩擦。所以在我拨通电话前犹豫了很久,做了一些心理建设,打完电话后又呆了一阵子。

想了想,打算在两项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再主动拨去电话聊聊天吧。

做一个“橡皮人”

今天看了一期奇葩说,辩题是——对事不对人OK嘛?

当然辩论场上一定是“非黑即白”,不然便失掉了辩论的意义。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便抛到群里想问问群友们的观点,大家的看法都是愿做一个有弹性的“橡皮人”。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是多彩的——这应该也是大部分人的观念吧。

拧巴

康复的这段日子里,我不太愿意和外界沟通,怕引起一些误会和尴尬。主要的沟通对象就是那么几个群友,听听看他们最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大多是对临近毕业要找工作的吐槽)。我呢,一方面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一下目前校园生活的近况,一方面催促群里的单身狗们抓紧时间找对象。

我经常吐槽 西风 这个人拧巴,慢慢地发现我自己也越来越拧巴。

我在知乎中搜索“拧巴”这个词条,找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官号的高赞回答,内容如下:

我发现有时做一个“呆呆傻傻”的人也挺好。


后记

有一句很有温度的话——“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