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通过弯曲河道时,临近桥洞因水流受桥墩分流作用形成直向流动,使船体自然调整方向顺利过桥。
谓之——“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一次被百度百科安慰到
有些哲理不再需要我二次总结了,便直接摘抄如下:
中国古语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这个论点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
其实这个“现象”很简单:船(特指非机动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会发生偏转,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可在多数河段上,水流都是随河床的地形而改变流向的,故而船只很难控制状态。而在“桥门”也就是桥洞中,由于桥墩的存在,以及桥的宽度,水流在过桥洞的时候就会像是通过管道一样形成笔直向前的状态。而且由于桥墩的分流作用,水流在进入桥洞前就会自然地向桥洞汇聚。如此一来,就算在之前无法把船控制好,但只要船只漂流到桥前,就会因为桥洞的特殊地形而形成保持直向的稳定状态了。
——摘自百度百科
摆烂也需要一个理由
上午躺在宿舍的床上,啥也不想干,就一味地刷着手机,看的视频也都是以前反复刷过N多遍的。姐姐劝导我不要一味在寝室里闷着,让我去实验室。倒也不是说一定要让我在实验室写代码,而是怕我对自己没信心逃避。
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眼见几天都没有去实验室,她跟我讲“摆烂可以,但要给她一个理由”。电话这端的我没有作出任何应答,只是一味地沉默。时间慢慢地过去,最后也只是掐断了电话,不作回应。
我仔细想了想,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作一种“病耻感”,便再次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该词条,部分摘抄如下:
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正视心理疾病,许多心理疾病患者也因此产生了“病耻感”。他们觉得生病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而且无论他们内心多么困扰,都没人能够理解他们。所以,每当心理问题产生,他们常常会下意识地逃避,陷入自责、恐惧、痛苦的深渊。
——摘自百度百科
看了词条解释,还比较庆幸自己没有如上所述的那么严重。但其中还是有几个字切切实实地打在了我的心上——“下意识地逃避”。
具体表现如下:
如果我走在校园的路上,远远地瞥见了某位熟悉的老师或者是同学,便会按照如下逻辑行动:
1 | if ("能躲开") { |
注:以上是伪代码,跑不动的。
“病耻感”谈不上,但的的确确胆子变小了。
摆烂的另一个真切理由就是——前一天写的代码,第二天就记忆模糊了。要是Java基础还好,原本也都还记得,如果说哪里有点忘记,稍微看一下就能想起来。问题是JavaWeb,面对SpringBoot那一套“大工程”(Controller、Service、Dao三层架构),第二天学习的内容需要在前一天的基础之上进行,对于我目前的状态来说,确实吃力。时间一长,就慢慢由“学习理解”的状态转变为“无脑跟着教程敲键盘”的状态。
讲实话,对于自信心的打击真的很大。
我对任何人都这么讲,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哪怕我一点都不会,让我重头再学一遍都无所谓,我都可以坦然接受,我从来不缺学习能力,也不缺解决bug的能力。
可当下的我,缺的是记忆力。
后记
写到这里我感觉有点“触底反弹”了——
正文结尾讲到“让我重头再学一遍都无所谓”。
那学一遍记不住,我就再学一遍,第二遍记不住,我就学第三遍……
正文结尾讲到“我从来不缺学习能力,也不缺解决bug的能力”。
更不缺毅力!!!!
后记的后记
今晚回去洗衣服

今晚记得吃柚子

明天要和姐姐一起看《闻香识女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