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控”时代

闭上双眼


声音是有标签的

最近在上一门课——《语言美学与表达艺术》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左思右想后的结果:姓甚名谁,从哪里来。甚至都没有“到哪里去”便结束(好似这二十多年白活了一样

尽管不知道说什么,该怎么说,可还是要开口。忽略具体的话语信息,声音本身就会给对方带来一个初始印象,因为声音是有标签的。

不去刻意为听到的声音打标签,反过来,根据标签去联想对应的声音形象,便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 正义的声音
  • 慵懒的声音
  • 有亲近感的声音
  • 红丝绒蛋糕般的声音
  • ….

一个个标签背后蕴含着不同的声音形象。

突发奇想:什么是“白衬衣牛仔裤”的声音?

大抵是朴树的那些花儿

黑暗中对话

一个人闭上眼睛,就会觉得平时根本不会注意到东西瞬间涌向身边;

一群人闭上眼睛,那便是另一个精彩的世界。

如果有机会,请一定尝试一下暂时失去视觉是何体验(治好了究极社恐

“你在哪里?”

“我在这儿!”

相互不认识的几个人陌生人,在没有自我介绍的情况下,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对话,直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同自己对话的人是谁。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奇妙的体验或许都会打上“不可思议”的标签

(奇怪的是,好像总有那么一种“XX守恒定律”般的魔咒——眼睛一睁开,原本滔滔不绝的嘴巴就紧闭了起来)

“声控”时代

一位师傅愿意每月花几十块钱去购买真人有声阅读服务

“您为什么要花钱去体验这种有声阅读呢?现在的人工智能语音不是都可以实现了吗?”

“没有真人听的舒服”

听觉也是有审美的,如此而已

听到尖锐刺耳的声音想抓紧堵住耳朵离开,听到一个人说话好听总想接着听他唠几句,都无所谓内容。

这是一个“声控”时代

后记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人工智能有没有审美?